太阳城娱乐

欢迎访问太阳城娱乐网站! 今天是: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规制度 > 统计知识

“双碳”是什么?

编辑:赵海娟 来源:能源与环境调查科 发布时间:2025-06-18 14:42

近年来,我们经常在网络、媒体及政府工作报告上看到“双碳”这个词,什么是“双碳”?能源“双控“双碳”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能做什么?本文从国际国内背景,概念及影响等方面做以解读。

一、国际背景

1992年,联合国组织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发达国家先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逐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先进技术,而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的帮助下,采取对应的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达成,并于2005年2月正式生效,设定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规定了缔约方的减排任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2005年,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开始运行,标志着减排方式中的排放权交易开始实施;

2015年,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巴黎协定》正式通过,为2020年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做出安排,要求争取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2020年12月12日气候雄心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强调联合国2021年中心目标是在全球组建21世纪中叶前实现碳中和的全球联盟。

二、国内背景

面对全球范围内开展气候行动的趋势,我国从1979年开始逐渐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主动承担起大国责任;

2020年9月提出“双碳”目标;

2021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之有关的工作也被列为重点任务。

三、概念解释

双碳指的是“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目标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两大战略目标。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逐步下降这是实现碳中和的前提条件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碳排放是指二氧化碳排放,不包括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根据碳排放实际产生的领域分为能源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其中,能源活动碳排放是指全社会各领域化石能源燃烧使用(提供动力和热量)和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产生或蕴含的二氧化碳排放;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除能源生产消费活动以外的其他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碳排放核算依赖于高质量的数据,包括能源消耗、活动数据各县区要重视能源数据质量,确保能源生产、消费数据按实报送;发改、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环保局、电力公司等部门需及时沟通,密切联系,协力完成能源平衡表,为后期碳排放核算奠定基础。

四、影响

“能源双控”(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向“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转变,标志着中国能源政策从单纯限制能源使用转向更精准的碳排放管理。这一变化将对经济结构、能源行业、企业运营及市场机制产生深远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鼓励非化石能源(如风电、光伏、水电等)的消费,限制化石能源的碳排放。这将极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企业更倾向于使用绿电或购买绿证(绿色电力证书)以满足减排要求。推动绿电直连模式:政策允许新能源发电直接对接高耗能企业,减少电网中间环节损耗,提高新能源消纳率,同时满足企业对绿电溯源的需求(如ESG报告要求)。

高耗能行业面临转型压力传统煤化工、钢铁等行业成本上升政策推动高耗能行业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而未能升级的企业可能被迫退出市场。

(二)促进碳市场与绿色金融深化全国碳市场扩容目前仅电力行业纳入碳交易,未来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排放行业也将被纳入,企业需通过碳交易履约,增加运营成本,但同时也催生碳金融创新(如碳期货、碳债券)。

(三)促进产业布局调整经济发达地区先行示范率先探索碳排放双控,设定更高的非化石能源消费目标,并推动高耗能产业向低碳转型。同时对电力系统与电网企业提出新的挑战配电网升级需求增加跨区域清洁电力交易增长。

(四)促进企业战略调整与技术创新低碳技术研发成为核心竞争力如绿氢炼化、碳捕集(CCUS)等技术将获政策支持,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竞争力。

从能源双控到双碳的转变,不仅是政策目标的调整,更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短期内,高碳行业面临成本上升和转型压力;长期来看,该政策将推动我国能源体系向清洁化、高效化发展,并塑造全球低碳竞争新优势。企业需及早布局低碳技术,政府则需完善碳核算、碳市场等配套制度,以确保平稳过渡。

im电竞 足球外围平台 澳门博彩官网 金沙博彩 皇冠体育 世界杯投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