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局长,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新中国政府统计机构从1952年成立,已走过60载,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张宁:60年来,统计工作承载着几代统计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汗水,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从古老的算盘到逐步扩容的计算机,从原始的电话报数到快速的光电扫描,从点对点电话传输到信息化技术应用,统计工作经历了巨大的变迁;从单一报送统计报表,到建立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周期性普查为主体的统计调查体系,统计方法制度越来越科学;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一统计到全面反映市场经济发展,统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作用越来越大。可以说,目前统计工作已融入各级党政领导决策管理、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记者:从 GDP到 CPI, 现在统计越来越深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从服务领导决策到服务社会公众,统计数据也受到社会层面的普遍高度关注,您怎样看统计工作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角色?
张宁:一直以来,统计部门通过不断完善统计方法制度,不断提高统计技术和工作手段,不断扩大统计调查覆盖范围,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改革开放以来,宝鸡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科学统计、服务社会,用真实可信的数据准确反映了宝鸡经济发展的走势,为宏观调控与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和行业管理提供参考,为社会发展和经济文明建设提供保障。统计部门为政府、为社会提供信息的综合功能越来越强大。
记者:近年来,国家统计局推出了一系列统计改革,今年又启动了以企业一套表和联网直报为核心的“四大工程”改革。这项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您如何评价这次统计改革?
张宁:“四大工程”建设是统计数据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是统计系统更好地服务社会各界的重要举措。“四大工程”的推进,使政府的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公信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推动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全市统计系统内部上上下下付出了很多努力,基层和企业也给予了大力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和财政、工商、税务、工信、发改、商务等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我们将本着求实奉献的目标,通过不遗余力地推进各项统计改革,尽可能地减少基层的统计负担,尽可能为调查对象、企业提供数据查询、咨询服务,使调查对象、企业在履行提供统计资料义务的同时享受到更多的信息服务。这也是统计工作走向人性化的一个重要的要求和方向。
记者:这次改革对统计工作有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张宁:首先,“四大工程”提高了统计工作现代化的水平和能力。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国家统计局报送统计数据,各级统计机构在线共享原始数据,我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统计的生产率,推动了统计现代化的进程。第二,极大地推动了统计的科学化和标准化。第三,大大减轻了基层企业的负担。第四,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目前,全市已有 843家“三上”企业实现了网上直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进一步把“四大工程”中的先进理念、工作模式和工具用于统计其他方面,逐步形成既符合宝鸡市情,又与全省、全国接轨,能够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搞好服务的统计体系。
记者:最后,您对统计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期望?
张宁:在经济全球化、先进化、知识化的时期,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先进的思想、先进的观念、先进的文化去解读经济社会发展,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统计工作始终要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引领、引跑经济社会发展,这样的统计工作水平才是高质量的。我相信,宝鸡统计工作一定会在真实可信的原则下,为科学决策和全市经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续写宝鸡统计历史的新篇章!